-
2018年開始,你可能會多領一份養老金!
6/15/2018
新修訂的《企業年金辦法》自今天(2月1日)起正式施行。什么是企業年金?誰可以參加?參加有啥好處?錢由誰來繳納?怎么管理?何時能領???一系列問題備受老百姓關注,一起來看權威解讀。
企業年金是什么?
說到企業年金,很多人一頭霧水。所謂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簡而言之,企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如果你既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又參加了企業年金,那么退休后就能領取兩份養老金了。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年金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一個已經實行了十幾年的老制度了。這次發布的《企業年金辦法》是對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的修訂和完善。
誰可以參加?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7.6萬戶,參加職工2325萬人,企業年金基金積累額1.1萬億元。
相對于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普及率還不高。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年金是自愿參加,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沒有動力和能力參加。
這次發布的新規明確提出,國家鼓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表示,《企業年金辦法》弱化了企業年金的自愿性質,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镀髽I年金辦法》不僅適用于城鎮各類企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他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可以建立企業年金。
參加有啥好處?
對于職工來說,有利于提高職工退休后收入水平。聶明雋指出,如果職工參加企業年金,和企業共同向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繳費,通過長期積累和投資運營,可以實現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的有效增值,有利于退休后在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塊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對于企業來說,人社部表示,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有利于完善職工薪酬體系,展現企業良好文化、增強人才吸引力、穩定職工隊伍。
錢從哪里來?
企業年金由誰來繳納?根據《企業年金辦法》,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2%。具體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一方協商確定。職工個人繳費由企業從職工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張盈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人繳費工資6000元為例,如果其所在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單位每月繳費8%,也就是480元,職工個人每月繳4%,也就是240元,合計起來就是720元;如果繳費工資是10000元,合計的繳費就是1200元。這些繳費可以從企業和個人的應稅所得中扣除,也就是說都是免稅的。
人社部也表示,企業年金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符合國家規定的繳費部分,企業繳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個人繳費可以從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這筆錢如何管?
根據規定,企業繳費應當按照企業年金方案確定的比例和辦法計入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職工個人繳費計入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人社部表示,企業年金實行完全積累,為每個參加企業年金的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下設企業繳費子賬戶和個人繳費子賬戶,分別記錄企業繳費分配給個人的部分及其投資收益,以及本人繳費及其投資收益。企業年金基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投資運營,投資運營收益并入企業年金基金。
此外,企業可以根據職工崗位、責任和貢獻等不同,在分配企業繳費時存在一定的區別,體現企業年金的激勵作用;同時也應兼顧公平、控制差距,企業當期繳費計入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的最高額不得超過平均額的5倍。
什么時候可以領?
職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領取企業年金待遇?根據《企業年金辦法》規定,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時,可以領取企業年金;職工或者退休人員死亡后,其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其中,職工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時可以領取企業年金是新增內容,這有利于進一步體現企業年金的保障作用,適當改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職工的生活。
領取方式有哪些?
養老金是按月領取,那么企業年金是如何領取呢?此次修訂完善了待遇領取方式,一共有四種方式可以選擇。
根據規定,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時,可以從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中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也可以將本人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全部或者部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合同領取待遇并享受相應的繼承權。
換工作了怎么辦?
有人問,換工作了,企業年金該怎么處理?對此,《企業年金辦法》規定,職工變動工作單位時,新就業單位已經建立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的,原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權益應當隨同轉入新就業單位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
職工新就業單位沒有建立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的,或者職工升學、參軍、失業期間,原企業年金個人賬戶可以暫時由原管理機構繼續管理,也可以由法人受托機構發起的集合計劃設置的保留賬戶暫時管理。
群追求的高品質、。。。 -
勞務派遣的好處
6/15/2018
1、支出成本降低。企業在核算被派遣人才的總支出時,一是考慮崗位效益,二是以市場價格制定工資標準,三是不需要為被派遣人才額外支付其它計劃外的費用。
2、人事成本下降。使用勞務派遣,保證企業在招聘上使用的時間,費用均下降,且省下了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的費用。減少了招聘、選拔、錄用、培訓、離退休、人事管理等環節,以崗租人,有效控制員工人數,精簡管理機構,人力資源使用率提高。
3、人事管理便捷。開展勞務派遣服務,目的是為了改善用人單位的勞動人事管理,企業“用人而不管人”人才管理外包,專業化的外包勞務派遣服務更適合企業轉型發展。人才包退包換,輕松省事找到最理想人才。用人單位不需專門人員、機構對派遣人員進行管理,這些人員的人事工作由勞務派遣機構負責完成。用人單位在使用這些人員時,只是做出相關管理規定,按工作任務進行管理,考核、合同到期,是否續簽合同,主要在用人單位,用人十分靈活。
4、 用人機動靈活。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業務變化很大,采用勞務派遣可以在業務發展時增加人員,在公司的雇用需求下降時,也可以減員。
5、可避免人才流失。被聘用人員的人事檔案由人才市場集中管理,在合同期內,人才市場被聘用人員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制約制度,用人單位不會擔心“跳槽”。人盡其才,增強人才危機感和緊迫感,讓人才由“為我所有”發展到“為我所用”,為人才競爭和人才經營開辟了一條新路,省去了長期固定聘用和留用人才的高額薪資,減輕了用人單位的負擔;便于用人單位在事業發展變化中增減人員。
6、可減少人事(勞動)糾紛。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領導下,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服務機構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服務機構與被聘用人員簽訂勞動合同,這樣,用人單位可避免直接與勞務人員產生人事(勞動)關系上的糾紛,因為爭議的主體是勞務公司與個人。
7、可轉移企業風險。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服務機構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明確人才標準、人數、待遇等,通過勞務派遣服務機構招聘、篩選、測評,將候選人名單交給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確定人選。勞務派遣服務機構與派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辦理有關手續,派遣人員到用人單位就職后根據用人單位提供的派遣人員的工作表現,勞務派遣服務機構發放薪酬,派遣期滿,勞務派遣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協議續簽或終止合同,對企業來講手續簡,見效快、風險少,也更規范。
8、減少人事煩瑣。派遣服務機構可以根據用人單位對其職位的高低來確定薪酬,聘用單位對員工進行考核,并將考核內容及結果報送勞務派遣服務機構,勞務派遣服務機構以此為依據分配派遣人員的薪酬。
-
勞務外包
6/15/2018
勞務外包作為一種新型的業務外包模式,是指企業提供廠房、設備、能源等固有資源,而把生產中的非核心的(如:生產線或流水線,物流和裝卸等)生產任務外包給通過依法設立的正規的勞務服務機構,篩選符合用工單位崗位要求的各類人員,并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實際用工企業與勞務服務機構簽訂《勞務外包合同》,勞務人員的薪酬設定及核算和發放、社會保險和福利、現場人員的組織安排和管理等一切繁瑣性的事務全部由勞務公司負責承擔和辦理,用工企業和勞務人員只存在有償使用關系,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這樣可以達到提高企業效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同時還有效的為企業規避用工風險。
群追求的高品質、。。。